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鄭仔寮的記憶



成功里是舊地名「鄭仔寮」的一部分,過去鄭仔寮是一大片魚塭,如今的好市多賣場、警五分局都是建在魚塭之上,漁、農民的住宅也多以「草仔寮」、「竹籠仔厝」居多。如今成功里已是北區的「別墅區」,里長鄭景元為了讓小朋友知道過去的生活,請來耆老說故事配合老照片,讓小朋友用紙黏土做「古早厝」。
 台南俗稱「府城」。以前台南是被城牆包圍起來的古城,城內與城外的生活可說天壤之別,當時要從鄭仔寮出入府城,最快的方式就是通過現在民德國中附近的「小北門」。四十年前,鄭景元的記憶中,鄭仔寮當時還是一大片的魚塭與屯墾區。
 從小在鄭仔寮長大的鄭景元回憶,當時鄭仔寮有許多魚溫與農田、蓮田,鹽水溪還沒有設立堤防。他小時候的遊樂場就是在魚塭間、河床上與同伴玩樂,若遇到下大雨魚塭氾濫,魚群跑出來,有時候早上起床還會發現水淹到「眠床腳」,他還會在床底下抓魚。
 鄭景元長大之後,離鄉工作一陣子,回到家鄉發現改變了許多。現在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都不是在地人,有許多舊時的文物早已被大眾遺忘。
 為了能讓現在的孩子能體會「兒時記趣」,去年鄭景元請來當地的耆老講故事、蒐集老照片,讓小朋友照著故事、圖像做出當時的「古早厝」。今年鄭景元計劃找一片農地,仿照舊時的耕作方式當作示範農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