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談論命宮星情


2016.3.10. 週四
農曆二月初二
丙申 辛卯 辛卯 乙未
未時 正初刻四分
命宮 貪狼星
貪狼為北斗解厄之神
陟明之星
其氣屬木 體屬水
故化氣為桃花
乃主禍福之神
在數 則樂為放蕩之事
遇吉 則主富貴
遇凶 則主虛浮
主人矮小 性剛猛威
機深謀遠 隨波逐浪
愛憎難定
居廟旺 遇火星
武職權貴
火星乃南斗浮星也
火星大殺將
南斗號殺神
若主身命位
諸宮不可臨
性氣亦沈毒
剛強出眾人
毛髮多異類 唇齒有傷痕
若得貪狼會 旺地貴無倫
封侯居上將 勳業著邊庭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魁罡日柱


2016.3.9. 週三
丙申 辛卯 庚寅 癸未
農曆二月初一
繼續討論
夫魁罡者有四
壬辰 庚戌 戊戌 庚辰日 是也
如日位加臨者眾
必是福
運行身旺 發福百端
一見財官 禍患立至
主人性格聰明 文章振發
臨事有斷 惟是好殺
若四柱有財及官
或帶刑殺 禍不可測
倘日獨處沖者太眾
必是小人
刑責不已 窮必徹骨
運臨財官旺處
亦防奇禍

完整八字
丁未 癸卯 庚辰 己卯

春分前四天出生
五行 
木旺 火相
水休 金囚 土死

每逢乙庚年 
白露後廿九天交脫大運
太歲丙申 今年50歲
申合日柱辰
比肩與集體動腦思考
搞創意

走在44~53歲
戊戌大運 
偏印抬頭 出其不意
冷門創意
天干戊癸合於月柱
地支
辰戌沖
卯戌爭合
戌未刑
千奇百變
好戲綿延

八字部分簡略說明

卯月庚金探討


2016.3.8. 週二
丙申 辛卯 己丑 壬申
舊曆正月三十日
受人之託
命理研究
丁未年 癸卯月
生日帶魁罡 庚辰日
落土時 己卯時
二月庚金
柱中自然有乙
當令之乙
見庚必留情於乙
此金有暗強之勢
如秋金一理
故二月庚金 專用丁火
借甲引丁
借庚劈甲
無丁用丙者
富貴多出於勉強

庚日 卯月 己卯時
卯月卯時 財星疊見
庚金日主
雖有己土正印之生
而犯財多破印之病
必須有火生土
庶己土有根
然火不宜多
木更可慮
最好得比劫之金
方能中和
以上韋老的提示

春月之金 餘寒未盡
貴乎火氣為榮
性柔體弱 欲得厚土補助
水盛增寒
難施鋒銳之勢
木旺損力 有剉鈍之危
金來比助 扶持最妙
比而無火
失類非良
欄江網 所說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台南當時繁華夜都市小公園寶美樓


2016.2.22. 週一
丙申 庚寅 甲戌 甲子
小公園圓環,位在西門路、民族路交會處,是台南市主要的巴洛克圓環之一,中央圓環已拆。西南角的寶美樓是台南市著名酒家。
 酒家,何謂酒家?酒家、菜店、食堂、飯桌也,如何區分? 飯桌也,指的是小吃攤,或設備較簡陋的小吃店,賣家常飯菜。不少人仍習慣到飯桌也吃飯,街上、市場,很容易找到飯桌也。像沙卡里巴、石樁臼、賊也市、東門圓環的飯桌也,都歷史悠久,相當有名。 食堂,販賣餐、飲,以料理為主。有店面,比起飯桌也,設備較佳,類似今小型餐廳。 菜店,有曲先、女人唱戲、陪酒。
 日據時期的酒家,類似美軍協防台灣時期的BAR。光復 後,通稱酒家為菜店,一般人稱﹁酒家女﹂為﹁菜店諸婦﹂。酒家的酒家女只陪酒,客人嘴巴吃吃豆腐罷了。如果﹁兩情相悅﹂,進一步的﹁交易﹂,得帶出場。而特種酒家,不但陪酒,在酒家就可以進行性交易。 酒家,早期比較有名的有:新町的高賓、松金樓、真花園,西門市場的萬里紅、南國。民生路、永福路口的第一酒家。民權路上,永福路、忠義路間的百樂門,以及中正路的招仙閣等等。   上酒家,只要目的在找女人,助興主要在飲酒,因此,菜餚並不太重視。酒家料理,和一般民間﹁辦桌﹂的菜色差不多。
﹁叫諸婦﹂,分當番和番外,當番即按排班順序,番外是當番以外,隨個人喜歡指名,價碼較高。坐番沒有一定時間,例如,一次付費,可消磨一個晚上。諸婦錢,約在四、五十年前,肉燥飯仍區區幾毛錢的時代,當番的價碼就要五十元。 是否進行下一步﹁交易﹂,視客人和諸婦的興緻而定。至於所謂的﹁飼諸婦﹂,或﹁包飼﹂,並沒有一定的行情。如果是﹁老娼也﹂﹁綁權利﹂的,得支付諸婦的平常收入。如屬自由身,﹁情理上﹂得負責諸婦的家庭開銷。算算基本開銷,飼諸婦,少說增加兩個高消費家庭的支出。
 民國四十一年,台南市政府准許高賓特種酒家案,鬧出第一屆市議會︵參議會︶,女議員何崔淑芬、沈蘇諒辭職風波。侯全成議員支持兩位女議員,發表答市議會書,三人一起辭職。辭職書的文采,中央非常賞識,當時的省主席嚴家淦聘侯全成為省府委員。

德慶溪


2016.2.22. 週一
丙申 庚寅 甲戌 甲子
月前,馬英九總統夫人周美青,曾走訪台南市德慶溪流域的幾個地方。啥是德慶溪?為何造訪德慶溪?
 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有一條溪流名叫德慶溪,遑論德慶溪在台灣歷史、地理的意涵。
 德慶溪全長約三千兩百公尺,溪流雖短,卻是台灣近四百年開發史上最重要的一條溪流,早年可以行船。一六六一年四月二十九日,鄭成功渡海來台的艦隊在德慶溪的禾寮港登陸後,攻下赤嵌樓─荷據的普魯民遮城。鄭成功戶官楊英《從征實錄》:
 「是晚我舟齊到,泊禾寮港,登陸札營。」 
 禾寮港在今鴨母寮菜市場一帶。渡海來台的先民,穿過台江內海,溯德慶溪而上,聚居在禾寮港。因先民以禾草覆蓋屋頂,放眼盡是禾草,遂將此一碼頭區名為禾寮港。鄭成功選擇登陸地點,除了方便泊船,攻打赤嵌樓,在漢人聚居的地方登陸,應屬安全考量。 
 德慶溪發源於勝利路東邊,今台南一中運動場一帶,從台南一中北側流經育樂街,原四維新村。四百年前,渡海來台的船舶可以溯溪而上,可以想見當時溪水之深、之寬,水量之大,乃至於能夠蘊蓄如此水源的生態環境是如何渾樸自然。
 由於德慶溪漫流台南台地,切割劇烈,導致台南舊城區地勢起起伏伏。因溪水漫流,河道迴轉彎曲,街道也跟著蜿蜒曲折。
 今台南一中宿舍區、育樂街、火車站、大遠百、前鋒路一帶地形,高低落差甚大,不少房子和路面高低差超過一層樓,就是德慶溪溪水切割所造成。後火車站開闢前,鐵路東邊一帶仍有注入德慶溪的小澗,是具體而微的斷崖地形。
德慶溪經四維地下道越過今北門路後,從民族路北側街屋後方,直往西南切,臨今西華南街,一直到鄰近衛民街,再往西北盤出。清季,溪水暴漲時曾嚴重沖刷緊鄰的臺灣府署房舍地基。舊府署西北,即今東亞樓飯店東側舊名大爺腳,或大爺崎,鄰近土地落差一、兩層樓,東亞樓基地原為德慶溪侵蝕的窪地。
 日據「市區改正」時,雖「改正」,拉直民族路新光三越百貨東邊一直到民族教會一帶的德慶溪溪谷,但改不了地勢起伏的地理特徵。民族路、衛民街之間,今東亞樓飯店、新光三越百貨,以及台南護校前、玉皇宮、觀音亭一帶,鄰近地勢的大落差,還有民族路從台南一中到小公園,往西斜下,且一路起起伏伏,都是由於迂迴曲折的德慶溪溪水侵蝕所造成。
 德慶溪在民族教會前,遇今湯德章公園,古鷲嶺北麓「番薯崎」,於是由東向西的溪流近九十度折向北方。番薯崎在民族教會對街,先民以船筏運載番薯在此上岸而得名。番薯崎一帶,可能是目前台南府城保存最佳、規模最大的老街區。
 溪水流經禾寮港區,穿過今鴨母寮菜市場,經縣城隍廟、水也尾、大銃街,在立人國小西南,今海安路東邊注入台江內海。
 德慶溪出海口北側清代有維修船舶「臺郡軍功道廠」,俗稱北廠、大廠,那一帶舊名大廠口。傳,古名大銃街的自強街清代有大砲守護大廠及台江水域而得名。
位在「水也尾」的開基天后宮,府城人稱小媽祖,是德慶溪的守護廟。居住禾寮港一帶的先民沿溪邊小道向西走,南轉水也尾,參拜媽祖,這一條道路,可能是府城最早的。小媽祖對街有馬總統夫人周美青造訪的百年餅鋪舊來發。
 水也尾南接米街,北有「德安橋」連接大銃街。「德安橋為臺北諸、彰往來之衝」,它不但是城區出小北門的幹道,很可能是開始於荷據時期,台灣最早的縱貫公路。
 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南側的德慶溪,溪谷「拉直」前溪水漫流到民族路南側,護校前不少街屋改建前低於民族路約一層樓高。街屋南方的地勢往南持續斜下,一直到吳園的「溪也底」谷地。
 發源於延平郡王祠附近的德慶支流「溪也底」,由東向西,流到清水寺前,遇鷲嶺,今湯德章紀念公園,溪水北轉,沿今太平境教會東南緣,過枋橋,穿越今民權路,流經吳園,在今遠東百貨前注入民族路邊的德慶溪。
 溪也底在今民權路上有枋橋,因此也稱枋溪。大太平境教會民國四十三年改建前,大門面臨溪也底,門前有跨溪小橋。
 吳園目前仍有一方水塘,非常難得的是水塘裡有幾眼泉水,早年,德慶溪的小船可以划行到吳園。
 溪也底原本水量豐沛,因溪水暴漲,除了有清水寺清水觀音的故事,府城政界、文史界名人顏興醫師童年的住家在清水寺邊,因溪也底的水災,神主牌竟被沖走,可見水量之大。
 四百年滄桑,台灣史最重要的溪流,早已成為台南市污水排水幹線的「北幹線」,民國七○年代以降已陸續加蓋。德慶溪竟淪落到如此境地,可能期待重建歷史地理紋理?恢復水文,靈動溪流,還台南府城清華靈秀之氣?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安平晚渡


2016.2.15. 週一
安平晚渡

台地以西的安平平原,包含廣闊的安南、安平區,以及北、西、南三區的一部,昔日是台江內海的範圍。安平與府城隔內海相望、對渡,漁戶撒網捕魚的景致,由府城隔江看夕照的風情,在安平看海潮進鹿耳門的壯闊…歷次台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赤崁觀海」等,正說明昔日台南美景一半在這片內海--江海所以映月!

隨著台南沿海與台灣內陸的逐漸開發,因洪水而從上游山區夾帶的泥沙逐漸淤淺內海。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的數日大風雨消歇之後,台江竟已浮陸,鹿耳門頓成廢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海漲暴作堆沙,台江被切割成南北二處內海,由大西門可達安平。因此,半月城起因於府城早先的地形,內海填平了,府城半月不再映江!

福州船政學堂1875年測繪的「台灣府城並安平海口圖」清楚標示了當年滄海桑田的結果。而在福州船政學堂以近代測量科技所轉現的二維空間地圖上,府城的城池形狀實在不很「半圓」;二十年後,日本據台開展的一系列更精確的地圖測繪,自然更不會描述府城為半月形。「半月沈江」成為一段美麗的文學或勘輿佳話。

生態失落

由莿竹城、木柵城、而夯土城,由貿易城堡而成為台灣第一大街市,府城逐漸確立為完全以人為主的體系。古代築城,是儘可能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勢,城垣往往在地表的高阜之上,而遇到水體,則必要時建立水門以跨越,否則就止於水岸;也就是順應地理條件發展。城市的民居與街道,也往往利用水岸舟楫之利而逐步建設,河岸原本是大多數植物自然繁茂生長,各種動物棲息、繁衍、取水的重要生態地帶,往往也是一個流域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當聚落沿著河岸向內陸與上游擴張,原本的自然生態必然直接受到衝擊。

如今,已經很難追溯台南原本的河岸與海岸生態,例如,沿竹溪的哈珍拿森林生態究竟如何組成?由於海岸地帶的人為開發已久,海岸及平原上原始植生態甚難確定,從有限記載上看到的「菻荼井」或「林投井」等名稱,或許暗示原本林投茂密。然現今僅可在海岸線上人跡較罕處發現零星分布的林投樹叢,如鹿耳門溪海口附近沙丘、四草大眾廟與鎮海城附近。一般平坦空地上自然生長者多為高莖禾本科植物,篦麻以及構樹、血桐;老聚落附近則多見黃槿、榕樹、欖仁群落。構樹又稱鹿仔樹,為台灣梅花鹿之重要食物,昔年台灣曾為世界著名鹿皮出產地,其來有自;黃槿則為海濱第一線上最常見的本土生喬木。

依現況而言,地勢低漥的西部湖泊與河流出海口概為鹹水,紅樹林沿河川支流可上溯數公里之遙,如鹿耳門溪支流竹筏港溪等河岸即呈紅樹林景觀;其最大群落在四草湖一帶,不僅面積廣,而且植株高而茂密。這些地區均吸引相當數量水鳥及水生物棲息,由於人為墾殖、建築棄土傾倒及廢水污染,各河口紅樹林生存面臨極大威脅。沿海砂丘密植木麻黃為防風林,迄今尚大致保持良好。平原以東少數殘存的原野可見到疏林草原景象,僅竹溪、柴頭港溪溪岸數十公尺範圍內可見到林木茂密的景觀。市區內亦多見引入外來種植物,其生長良好而景觀特殊顯著者有鳳凰樹、羅望子、金龜樹、芒果等

藍綠雙環

隨著日本殖民事業的開展,半月府城終於成為殖民政府在政治象徵與發展現代都市上的障礙。日據時期的市區改正,幾乎完全拆除清代的城牆,改闢為道路,僅餘下成大與南女中二小段遺跡。然而,1911年的都市計畫同時勾勒出一個大致以公園道串連部分舊城牆、城門、新指定公園、圓環與綠地的綠環佈局。在光復後的歷次都市計畫中,由國內規劃師進一步擴充形成連接大型公園的近似四分之一圓形的公園與林蔭道路系統。這些人工創造與保留的綠地系統,除了當年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林蔭景觀之外,從今天的角度,也具備建構都市生物棲息地的機會。

台南市原本發展起於貿易,仰賴水岸條件發展為港市,內海與眾多大小河川提供便利的運輸體系,聚落與街市因此開展。當水體條件不再,特別是淤積浮陸,則昔日的港道就成為旱陸,或由沿港邊的小道路,發展為街衢,像五條港等。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到清朝為止,大體順應自然條件而發展的市區道路系統,是有機而不規則的巷弄,大正時期開展的都市道路系統,幾乎捨棄了這些小巷弄,也由於並未都在原先的巷弄基礎上拓寬,許多老巷弄成為追索舊有地形地貌的好線索。

日據時代由於五條港與清代運河的淤淺,於1938年在內海浮陸邊緣新鑿台南運河,正好與殘餘內海形成環繞安平新市區的一圈水域。孔憲法(民80)首先為文指出逐漸發展成形的藍綠雙環發展機會。如能進一步確保柴頭港溪、竹溪作為外環的生態綠廊,整治鹽水溪與嘉南大圳,以及保護台江殘餘的四草湖到鹿耳門溪的濕地生態,半月與台江雖去,台南或許仍能更好的掌握自然地形與生態過程,開展健康的發展型態。

府城七丘


2016.2.15. 週一
府城七丘

更早以「半月沈江」形容府城的,是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在卷十六城池志中,述及「是年(筆者注: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起工,東南北三方,悉用舊址,唯西方近海,內縮一百五十餘丈,畫自小北以至小西,狀如半月沈江,故謂之半月城」;這是大學士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後,與工部侍郎、台灣巡撫等官員會奏獲准築造磚城,雖因台灣未燒磚,改用夯土,但究竟優於之前的莿竹與木柵城。此後,台南府城多次修葺,大抵維持同一規模。因此,連雅堂指出府城城垣形狀由於受到台江內海海岸平直的限制,並非圓形;而正因為半圓城池映於台江,如同半月沈江。

城垣之內,仍屬台南台地西部,昔日有赤崁、鷲嶺、山仔尾、山川台、崙仔頂、覆鼎金、尖山等七座小山丘突出於地表。七座山丘都是台地西部的高點,但所以有「山丘」的感覺,多因小溪流過附近,溪谷低下而相對顯出台地高陡;例如,崙仔頂、覆頂金、尖山都與德慶溪及其支流經過有關,而赤崁北側則為德慶溪入內海之處; 山川台、山仔尾則與福安坑溪有關。

「赤崁」由荷據至清初,為內海東岸的臨海高地,荷蘭人因其形勢而築普羅民遮城,即今赤崁樓所在。在1998年的台南市數值航測地形圖上,其地面標高約為海拔8公尺,南側的武廟至大井頭在7公尺以上,西側蓬壺書院外均在6公尺以下,蓬壺書院、武廟各再往西不及100公尺的廣安宮、大天后宮、開基武廟等廟埕均僅約海拔4公尺,猶可見海退的痕跡。由赤崁往東方,地勢漸高,其南側有「鷲嶺」,為昔日府城繁華大街的最高點,今日為北極殿與台南測候所,海拔14公尺。由赤崁往東北,過昔日德慶溪,則有「覆鼎金」,即今日署立台南醫院所在,海拔高度約15公尺。由此再往北,今開基玉皇宮與兵工配件廠附近則有13公尺以上之高地,為昔日「尖山」所在。

德慶溪的主源應在前述台地中部凹陷的水塘群,約在柴頭港溪源頭水塘南側半公里內,即今東寧公園內,向西經過成功大學勝利校區與南一中之間,再由南一中北側到前鋒街一帶匯集其他支流,繼續西行。這一帶高阜即為昔日的「崙仔頂」,海拔高度在18至20公尺之間,至前鋒街一帶,高度復由18公尺陡降至14公尺以下。日據時期的州知事官邸即聳立於崙仔頂高地上,居高臨下,向西俯瞰城內大街,向東北眺望谷地對面青翠的竹園岡。

「山仔尾」,今延平郡王祠所在,祠西南側與南側庭院達海拔17公尺以上,祠西側牆外100公尺處已降至13公尺,而由建業街往西約300公尺至南門路口已降至11公尺以下。由延平郡王祠往東北則地勢逐漸升高,至東門圓環迫近海拔20公尺,此即昔日「山川台」所在。山川台以東地形大致在平坦處均維持19公尺以上,以西、以北則漸走低。往東北沿今日台南神學院與前鋒路帶狀高地至崙仔頂。

在近現代中高層建築密集興建於城內、福安坑溪與德慶溪相繼埋入地下之後,府城七丘在視覺上已經難以察覺;加以機動車輛代步的便捷省力,唯有自行車騎士可能感知昔日地表曾經有過的起伏,以及先民篳路藍縷的艱苦。